Let It Go

看完《冰雪奇缘》深受感动,主题曲反复的听。不久前刚看完宫崎骏自言的收官之作《起风了》,一部更加细腻和温和的作品。相比而言,这部迪士尼的动画的风格烙印更加明显——百分之一百的完美故事和结局。看电影时我曾想如果公主Elsa的妹妹就真的变成了冰的雕塑,或者小雪人在夏天来到以后就这样融化——许多宫崎骏的作品里会出现真正的别离,但是至少迪士尼不会。Dreams come true. 所以这种感动更加是一种“竟然能如此美好”的感动,一时间生活的种种残缺也就在脑后了。

我很喜欢这首主题曲。自由的礼赞。一个人拥有全世界的快乐。或者说,终于一个人住studio的快乐?笑。独处有好有坏,所以最后她还是回去了原本属于她的地方。人可以享受一时的寂寞,终享受不了一辈子啊。

关于《起风了》,人类的梦想就在蓝天,抬头可望而不可及,看着鸟儿歆慕不已。再过个把小时我也能短暂的领悟一把自由飞翔的乐趣,应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体验吧。

另外,慰籍游子的美食节目我还是愿意给一个好评的——无论它是舌尖上的中国还是舌尖上的中国辛酸故事。顺带着看了两年前BBC拍摄的一部四集中国美食节目,一个广东人一个台湾人,俩外国长大的华人。更加着眼于社会发展而非个人的故事,也很有意思。不知道别的国家的人漂泊在外时是怎么想的,但是似乎大部分漂泊在外的华人想念第一位的总是吃的。或许也因为每个妈妈都是都是这户人家几十年的掌勺大厨的关系吧。在此也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人生自是有情痴

最近开始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当时第一季播放的时候还是两年前,我还端坐在略显拥挤狭小的三人寝室里大半夜的戴着耳机边写作业边看。那个时候的观后感还停留在好看,意识形态有点浓厚,美食不够纯粹的基本思想上。而两年后在西雅图城市一角独坐在家中再看第二季,心态就显得有所不同了。只身在外,做饭烧菜这项技能好似中国人天生俱来,一些简单的菜肴很快就能有“妈妈的味道”,虽然总体仍需长远的精进,但大致也能算是像个样子。一开始,总喜欢大把大把的放格式的调味料,油盐酱醋和各色的香辛料逐一加之,旺火久炙,怕煮不熟,怕有腥臊,怕没味儿。久而久之,似乎才逐渐懂得那种对食材所需要有的充分信任之情。五味令人口爽。是以毋需添加过多的调味料,你要笃信只稍稍掌握好度,食材便能发挥出其本身应有的美味,去伪存真。

换个话题,这段时间精力花在研究白盒交换机和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与设计上。果然之前所学在现实中是这样应用,老师愿意究其细节,给定理想环境、特定情况,而现实的另一番状况则真正提供了一个去深入理解而非囫囵的平台。至于阅读征求修正意见书,就好像看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们一齐编纂的一部小说,每个人贡献其中的一个章节,颇为有趣。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话虽是如是说,却也心里清楚得很,若非风花雪月,情哪能那么痴,看洛阳花时又如此肠寸结呢。如今春容尚好,要多少雨才能容易别,向这个春天作别。

The Power of Goodbye

写下这段文字已经距离上一篇文章有一年半之久。这一年半从中国飞往美国,现在结束了不短不长的研究生时代,下周一三月十七日就是正式走入职场走入办公室的时刻了。

举着这副地图说起吧。踏上北美大陆以来,的的确确走了不少地方——沿着圣劳伦斯河南下,魁北克、蒙特利尔、渥太华、多伦多,东海岸自波士顿、纽约、费城至华盛顿,东南角的迈阿密、奥兰多、亚特兰大,加州的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66号公路沿线穿过的一系列大小城市直达圣路易斯、芝加哥,太平洋中间的夏威夷,还有现在所在的西雅图。北美幅员辽阔,却让我在这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就着空闲跑了这么多地方,真是要感谢四个轮子的汽车和一对翅膀的飞机了。

在路上/On the Road也许是一种生活或者精神状态,飞机速度太快感触不深,而汽车火车、特别是自己驾车的时候这种感触却尤为明显——时间的流逝,生活的静止和一成不变,没有尽头的前进和逃避……这当然和那本小说所写的大相径庭,半个世纪过去了,来自大洋彼岸的观光客在路上狂飙的时候不会癫狂,也不躁郁——即使眼前仍是如同半个世纪前一般的沙漠、农场、森林或是城市。但是“流浪”这样的主题扎根在每个人心底,逃离社会、逃离生活、逃离学校工作家庭、逃离亲戚朋友爱人,人总觉得自己活着很累,想找一个地方歇脚,于是踏上旅途。遗憾的是,“流浪”只是一个暂时性的状态,大多数人做不到一辈子去流浪,时间一长便开始焦躁忧虑烦闷,因为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根本找不到,旅途没有终点无法结束,只能重回原点继续原本的生活。

生活本身是痛苦还是快乐没有标准答案。所有的感性问题如果想获得正解那么在抛出来的一刹那就失去全部意义。事实却是虽然每个人各有各的想法,自有自的答案,走过的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和未来的计划打算,甚至下一站的出行旅游线路都与其他人没什么两样。是以每个人都希望与其他人不同,却又不敢有大不同,大家小心翼翼的把握着这个在人群中的相似度,好让自己有能被他人察觉的存在感——不像是一群牲畜中的某一头,与其余的毫无差别;又不要过度的另类到让别人斜着眼相视——譬如羊群里的一只猴。所以生活无论痛苦还是快乐,至少是挺累的,但内心还要呐喊“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真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矛盾。

发邮件给了几位老师,按下发送就意味着学习阶段的确要告一段落了。邮件里我絮絮叨叨写了很多,其实多半是写给自己的。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 这链接里的对于PhD的解释是绝妙的,我十分喜欢。未来有没有机会实现一切就都顺其自然。

五月十九号毕业典礼还会回一次费城,向那里说再见。刚到费城的时候印象的确谈不上好,宾大校园马马虎虎,几幢建筑还称得上漂亮。但毕竟生活了这么久,感情上来了就不愿意说实话了。西雅图很好,很多雨,但还是很好。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