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四则

◆ 「潜水钟与蝴蝶」

又到一年高考时,《角色转换之间》,这个题目与《潜水钟与蝴蝶》别有异曲同工。当然,作为角色变化者的我来说,的确颇有从蝴蝶跌入至潜水钟的感觉。就连高三也很是没有现在这般被种种“切合实际”的种种想法吞没之感。什么卢瑟(Loser)温拿(Winner)这样的字眼充斥生活,价值观也很是被扭曲到了一种更加实用主义的境地。对于未来的预想会跌落到程序员或者是大学教授这样实体化的身份职业中去,而一些有可能会是更加倾向于去achieve的事情只能任其像蝴蝶般飞走了。

◆ 「伊豆的舞女」

虽然同是这样年纪的年轻人,或许我的所有空间位置的移动都只是“观光客”的行径。当下旅游二字说到底还是无事闲暇的享乐主义副产品。至于过去,远游自有其难度,而今大同世界中随意找一隅之地去了便是去了,更何必兴师动众将其揠苗助长般拔高到新境地呢。想起《读库》中的《寻找游牧文明》一文,也罢,下次再议了。

◆ 「哥伦比亚的倒影」

看似世情看透,其实仍旧端着“落难公子”的酸涩和怅怨。这句话是从旁人口中择得的对木心的评价。倒真是恰如其分。说不上欣赏但私下里却是对这种自顾自得玩味摆弄着自家的才情的情志颇有好感的。百余元的书籍一套待何日阔绰吧。

◆ 「最好的时光」

不多言他,作为年轻人自然钟情第一则故事的。自由不及,青春不再,稍残留一点对“情”的架构,怕是也快被拆散架了。或许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那就不要去追寻意义了。在着手一些事之前,转念掂量意义不得然后就此作罢是很不值的。

无精打采

对长假一直没有好感,有时候甚至是会产生“心理阴影”。家中是百无聊赖的,提不起精神,也定不下心绪。倒不如学校,日复一日的即便是零碎的琐事片段也会让时间有更轻快的流动感,而非粘稠如灼热的柏油。但也很惧怕长假后的重逢,不尴不尬的时间节点不单成为不了合适的思念彼方理由,连本身尚连续的共同言语曲线也被打破。谈资是稀有物,不是行走出游的读后感一般可以将这些酸涩纸上文字毫无负担的吐露出来,亦不是道听途说他人他物是是非非再艺术处理修辞加工后肆无忌惮的闲扯出来。于是我鲜有谈资了。我若是自诩不擅交际当然常会被认为胡言乱语的,但除了浅鄙的漫谈乱语又剩些什么呢。

语言导论的课上放映科学家训练猴子猩猩海豚之类的片子,很欢乐。人看到猴子总这么欢乐。觉得小时候想当科学家这种惯性思维也真不完全是被灌输出来的,却在最终庸其一生有了一个更现实更无赖更平实的“没劲儿”的时间赠与我的礼物。

几日前去书店随手翻起后辈的文章,自然是新概念作文选集类似的东西,笑着看着颇有长辈的风范。然后找了韩寒、张悦然的书翻弄了良久,四姑娘都用塑料纸把他精心成果包起来让我亲近不得。看罢韩寒杂文仍是颇不能完全接受,锋芒太露刺得难受,倒是张的文字存有更多好感,《鲤》这个系列单是装帧也让人看着喜欢了。这两天睡前竟然都是听木心的散文后入睡,读得还是一如既往的平实。

无精打采,五月是低潮期还是平静时呢?